米乐m6官网:
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结束了。这一届大会最吸引眼球的是人形机器人,特别是他们在机器人运动会上的炫酷表现。
任何一个产业,从产生到发展重大,不能离开这种普及性的展示。技术创新是一个产业的核心动力,研发需要耐得住寂寞、经得起诱惑。同时不能缺少的是大众参与。任何一个产品、任何产业,只有让大众知道是干什么的、有什么用,才能发展得更长久、进步得更快。
与机器人运动会赛场上的那些炫酷不同,更多的机器人产品是在工厂车间、物流仓库、酒店餐厅等场景里,默默无闻地工作着,这早已是机器人产业的常态。工业机器人,其实是机器人的最早生态。冶金、汽车制造、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、仪器加工等行业,炼钢、焊接、装配、搬运等工作,是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场景。
京东不久前推出的自营外卖新业态“七鲜小厨”,主打现炒现做、透明厨房,采用的炒菜机器人,其实就是工业机器人在餐饮领域的一种应用。
炒菜机器人早已有之,名称各异。在欧美,相关研发开展得较早。普遍观念认为,西餐菜品制作相对固定,多以炖煮为主,主料、佐料及比例清晰,更适合机器操作;而中餐以炒制为主,配料繁多且复杂,比例主观性极强,机器难以完成。
尽管如此,中外仍有不少工程师和企业投身研发,推出了一些产品。比如德国Vorwerk公司的thermomix多功能食品料理机,不仅能处理西餐,在中餐方面也有突破,能做出烧茄子等典型中国菜。
只是,以往炒菜机器人主要瞄准C端市场,类似于扫地机器人,期望为普通消费的人提供烹饪辅助。但显然,这种思路要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,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。
随着技术慢慢的提升,加上中国人饮食上的习惯逐渐改变,快餐日益普及。快餐要求标准化、批量化制作,这就促使中餐在配料及比例上制定标准,进而推动了中餐标准化进程。如今,面向餐饮、饭店等B端的机器炒菜不仅成为现实,大规模应用的进程也已开启。
七鲜小厨的后厨里,就是炒菜机器人站C位。这些以“美膳狮”为品牌的炒菜机器人,生产商是一家叫做“橡鹿科技”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,其大股东之一就是京东,2023年底,京东首次向其注资数千万块钱,2024年7月,又追加了近2亿元投资。
橡鹿科技董事长杨建成在天津大学学的电子信息和芯片设计专业,毕业后担任香格里拉集团CTO。这个行业从业经历为他进入到炒菜机器人做了深厚的铺垫。联合发起人郭庆,与杨建成同为天津大学校友,曾任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-team成员,离开美团后,联合杨建成创立了橡鹿科技。
在杨建成看来,炒菜机器人需要做到三点:一是模拟人类厨师的口味;二是在实际运营中稳定出餐;三是给餐厅带来正向收益。为满足连锁餐厅客户对菜品一致性的追求,橡鹿机器人内部对炒菜机器人复刻人类厨师也定下了两个核心指标:一万台机器人炒同一道菜口味一致、一台机器人炒同一道菜万次口味一致。
据中商情报网调研,截止到2025年6月,炒菜机器人企业中,橡鹿科技凭借技术实力和京东资本支持位居榜首3。其产品已服务1240余家餐饮客户,覆盖全国179个城市,在头部连锁餐饮品牌中渗透率达35%。
按照橡鹿科技销售人员的说法,后厨若有四五位厨师,可以配备两到三台机器,保留一位师傅做指挥、研究菜谱即可。如果用机器人替代两位厨师的工作,一个月可以省1万多块钱。
目前,橡鹿公司已推出7款机器人设备,售价区间为2~8万元,主攻“炒”场景,“煎烹炸”类菜品仍存在一定限制。
按照京东的设想,七鲜小厨采用的商业模型,销售上是“外卖+自提”、不设堂食;饭菜制作上是完全采用全自动炒菜设备;餐饮的主线——菜品,用“菜品合伙人”,招牌菜1000道,由品牌餐厅或个体厨师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,每道菜品可直接获得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,后续销售分成上不封顶。
可以看到,菜品合伙人模式,将厨师的“手艺”这一非标资产,通过技术方法——机器人参数设定,及合作分成的商业模式,转化为可大规模复制的标准化产品。
将来,七鲜小厨门店员工的角色从“掌勺儿师傅”转变为“机器人操作员”和“出品协调员”。培训重点变为标准作业程序(SOP)的执行、机器人的日常操作与简单维护、食品安全规范的遵守以及最终出品的打包与协调。
这种转变大幅度降低了对门店人员的技能要求,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培训成本,提高了人员的可替代性,为快速复制扩张奠定了基础。
菜品制作的步骤由机器完成,配方及完善则由大厨名师负责。那么,这种模式是不是未来餐饮、特别是快餐餐饮的必由之路呢?
必须看到,炒菜机器人在快餐领域的应用,具有诸多优势。它能保证菜品口味的一致性,无论在哪个门店,消费的人都能吃到相同味道的菜品,这对于连锁快餐品牌至关重要:能明显提高出餐效率,满足快餐高峰时段的大量订单需求;还能降低人力成本,缓解厨师招聘难、流失率高的问题。
不过,炒菜机器人能否成为成为未来快餐业的主流,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。目前来看,两个问题亟待解决。
首先是设备成本相比来说较高,前期投入较大。比起现在快餐常见的中央厨房半成品预制、分发门市的成熟模式,也只有类似于京东这样的大企业能够承担试验成本。
其次,在菜品丰富度上,目前七鲜小厨可提供的菜品只有七、八种,就算有菜品合伙人将菜品丰富起来,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。由此会不会造成顾客群的流失,或者“期待疲劳”,也很难说。
但无论如何,随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,以及市场的不断磨合与适应,炒菜机器人在快餐行业的前景值得期待。